《促進法》開啟湖南農機化新時代
2004年11月1日頒布施行的《農機化促進法》,是我國首部關于農業機械化的法律,它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農機化發展由市場引導階段成功邁入了依法促進的新階段。十年來,湖南省緊緊圍繞《農機化促進法》的貫徹落實,認真開展了如下工作。
強化宣傳,營造良好社會環境。《農機化促進法》頒布后,湖南省迅速確定當年11月為《農機化促進法》宣傳月,2005年為《農機化促進法》宣傳年,省、市、縣三級通過召開宣傳動員會、學法普法培訓班等形式展開宣傳,營造出關心農機化、支持農機化、發展農機化的良好氛圍。與此同時,省領導對《農機化促進法》的宣傳貫徹給予了高度重視和有力支持,曾多次視察農機化工作并作出重要批示。同時,省人大十分關心農機化發展和農機化法律制度建設,2004年底舉行了貫徹實施《農機化促進法》新聞發布會,多次聽取農機工作匯報。今年4月,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又組織了農業機械推廣應用專項視察調研,為全省農業機械化的依法促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制定配套法規,構建基本法制體系。《農機化促進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頒布實施后,省農機部門提請省人大組織對1997年頒布實行的《湖南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進行修訂,根據《農機化促進法》要求,就支持農機技術創新、扶持農機化試驗示范基地建設、購機補貼專項經費等內容作了具體規定。之后,省農機部門還提請省政府對《湖南省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和《湖南省農業機械安全事故處理辦法》作了相應修訂。近年來,農機部門開展了規范性文件清理、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和農機行政許可事項清理工作,組織力量研究并制定了《湖南省農業機械管理行政執法自由裁量基準》,構建起了較為完整的農機化法律法規體系。
落實扶持政策,增加農機發展投入。依照《農機化促進法》要求,省、市、縣三級政府紛紛制定出臺了配套政策,安排落實配套資金,有效調動了農民和農機生產企業的積極性。自國家實施購機補貼政策以來,省財政每年都預算安排購機補貼專項經費,到2014年已達到2100多萬元。近兩年,農機部門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和相關部門支持,先后出臺了農機產業園區建設、農機貼息貸款、機插秧技術推廣、免費安全檢驗和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等多項扶持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多元化的農機化投入機制,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據不完全統計,十年間,省、市、縣三級財政共投入農機化技術示范推廣應用資金近3億元,其中近兩年機插秧工作的經費近2億元。今年,省政府決定實施“百千萬工程”,由省、市、縣三級財政兩年出資3億元,扶持建設1000個現代農機合作社,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注入了強大生機與活力。
履行法律職責,推進農機事業發展。農機部門與相關部門緊密聯系,建立了促進農機化發展的良好工作機制。一是率先改革購機補貼,推行“全價購機、縣級結算、直補到卡”,得到農業部、財政部高度肯定并在全國推廣。當年伊始,湖南省每年實施購機補貼10億元以上,成為南方補貼資金最多省份。二是積極抓好農機和農機化技術的創新研究和推廣應用,努力推進農機農藝技術集成配套,在有序組織省內機械化生產的同時,積極組織農機參加全國跨區作業,農機作業覆蓋率和作業量連年快速攀升。三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農機合作社迅速成長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四是扎實抓好農機質量管理和農機安全監理,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狠抓農機安全檢驗、隱患排查、宣傳教育等工作,農機事故率明顯下降。